广东
经济综述
2019 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671.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94172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 13651 美元),增长 4.5%。2019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4351.26 亿元,比上年增长 4.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2.6%;第二产业增加值43546.43 亿元,增长 4.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3.6%;第三产业增加值 59773.38 亿元,增长 7.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63.8% 。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0:40.5:55.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2019 年,新经济增加值 27232.81 亿元,比上年增长 8.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25.3%。民营经济增加值 58838.36 亿元,增长 6.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54.6%。
分区域看,珠三角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80.7%,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分别占 6.4%、7.1%、5.8%。
发展规划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接下来广东还将打造由珠三角九市和环珠三角六市组成的大珠三角经济区,打出政策“组合拳”,提速粤东西北振兴发展。
广东省政府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在城镇化方面,广东要形成以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为引领、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城市带为支撑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带。该《规划》提出,要对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布局,推进形成“一轴、多中心、集群式”城镇空间结构。“一轴”即依托沿海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构建贯通粤东、珠三角、粤西的沿海发展主轴;“多中心”即以广州、深圳为主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副中心,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揭阳、潮州、阳江、茂名等为地区性中心,构建“双核多心”功能等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