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9年4月)

【国 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面 积】100.1万平方公里。

【人 口】1.045亿(2018年2月)。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另有约600万海外侨民。

【语 言】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首 都】开罗(Cairo),面积约3085平方公里,人口约2280万(2017年)。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

【国家元首】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Abdul Fatah Al-Sisi),2014年6月就职,2018年6月连任。

【国庆日】7月23日(1952年)。

【简 况】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约2900公里。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12℃,7月26℃。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30个王朝。古王国开始大规模建金字塔。中王国经济发展、文艺复兴。新王国生产力显著提高,开始对外扩张,成为军事帝国。后王朝时期,内乱频繁,外患不断,国力日衰。公元前525年,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及相继被希腊和罗马征服。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一个重要中心。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882年英军占领后成为英“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并于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8年2月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退出“阿联”。1970年纳赛尔病逝,萨达特继任。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981年10月萨达特总统遇刺身亡,副总统穆巴拉克继任,并4次连任直至2011年辞职。

【政 治】2011年1月底,埃及发生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游行。2月11日,穆巴拉克辞职,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接管权力。6月底,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创立的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尔西赢得总统选举并宣誓就职。

2013年6月底至7月初,反对和支持穆尔西的民众分别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并引发流血冲突,造成数百人死亡。7月3日,埃及军方罢黜穆尔西,中止现行宪法,宣布政治过渡路线图,推出临时总统和政府。7月8日,临时总统曼苏尔颁布宪法声明,明确修宪、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等过渡期安排。7月16日,临时政府宣誓就职。穆兄会持续静坐、示威。8月中旬,埃及官方对穆兄会支持者集会场所实施清场,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在多地实施宵禁。冲突已造成逾千人死亡。12月,埃及官方将穆兄会定性为“恐怖组织”,穆兄会领导人纷纷被捕。2014年1月,埃及新宪法通过全民公投。5月底,埃及举行总统选举,前军方领导人塞西以97%的得票率当选总统(投票率47%)。6月8日,塞西总统就职。2018年6月,塞西连任。

【宪 法】原宪法于1971年9月经全民投票通过,1980、2005和2007年三次修订,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后被废止。2012年12月,埃及全民公投以63.8%的支持率通过新宪法(以下称2012年宪法)。2013年7月3日,埃及军方宣布中止2012年宪法。2014年1月,新宪法草案以98.1%的支持率(投票率38.6%)通过全民公投。2019年4月,埃及举行全民公投,以88.83%的支持率(投票率44.33%)通过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主要内容包括延长总统任期,设立参议院、副总统等。

【议 会】实行一院制,设有596个席位,任期五年。本届议会选举于2015年10月、11月分两阶段进行。2016年1月,埃及新议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埃及议会大厦举行,议员宣誓就职,并选举阿里·阿卜杜勒阿勒(Ali Abdel-Aal)为议长。

【政 府】2013年6月底7月初,埃及政局再度发生剧变。7月9日,曼苏尔总统颁布法令,任命哈兹姆·贝卜拉维(Hazem Al-Beblawi)为过渡期临时政府总理。2014年2月25日,曼苏尔总统接受贝卜拉维政府内阁辞呈,并任命易卜拉欣·马哈拉卜(Ibrahim Mahlab)为临时政府总理。3月1日,临时政府内阁成员宣誓就职。2014年6月,塞西当选总统后成立新一届政府,马哈拉卜留任总理。2015年9月,埃及政府改组,谢里夫·伊斯梅尔(Sheref Ismail)出任总理。2016年3月,埃政府再次改组,谢里夫·伊斯梅尔留任总理。2018年6月,新一届政府成立,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出任总理。

【司法机构】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级法院以及行政法院,开罗还设有最高宪法法院。检察机构包括总检察院和地方检察分院。2016年6月,埃新一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哈桑、最高上诉法院院长沙菲克、行政法院院长马斯欧德、行政检察院院长拉奇格宣誓就职。

【政 党】1952年革命后,曾禁止政党活动。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于1962年10月成立,为埃及唯一合法政党,纳赛尔任主席。1977年开始实行多党制。2011年颁布新政党法,现有政党及政治组织近百个,其中经国家政党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政党约60个。主要政党有:

(1)自由埃及人党(Free Egyptians Party):2011年7月3日成立。主张建立世俗国家,实现司法独立,保持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和习俗,全体公民拥有信仰自由及民主、自由权利,妇女应发挥社会作用和参与各领域建设。主席艾哈迈德•哈桑•赛义德(Ahmed Hassan Said)。

(2)祖国未来党(Nation’s Future Party):2015年8月成立,前身是组织并参与“1·25革命”和“6·30革命”的祖国未来运动。自称为埃及青年的政党,宗旨是以政党政治替代街头政治,以合法、和平方式使青年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主席艾什拉夫·拉沙德(Ashraf Rashad)。

(3)新华夫脱党(New Wafd Party):1978年2月成立,前身是华夫脱党,是穆巴拉克时期主要反对党。要求加快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保障基本自由和人权,密切同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重点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主席赛义德·拜达维(Al-Sayyid Al-Badawi)。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7个省:开罗省、吉萨省、盖勒尤比省、曼努菲亚省、杜姆亚特省、达卡利亚省、卡夫拉·谢赫省、贝尼·苏夫省、法尤姆省、米尼亚省、索哈杰省、基纳省、阿斯旺省、红海省、西部省、艾斯尤特省、新河谷省、亚历山大省、布哈拉省、北西奈省、南西奈省、塞得港省、伊斯梅利亚省、苏伊士省、东部省、马特鲁省和卢克索省。

【资 源】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4.5亿桶(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发现迄今地中海范围内最大天然气田,潜在天然气蕴藏量为8500亿立方米。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位居非洲国家第五位和第四位,是非洲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埃及电力供应以火电为主,占86.9%。全国电网覆盖率达99.3%,世界排名第28位。阿斯旺水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全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2008年,埃及斥资16亿埃镑改进阿斯旺大坝发电机组,并斥资150亿埃镑改进全国电网。2007年埃及正式启动核电站计划,2010年宣布将于2025年前建立4个核电站。2016年5月,埃政府表示在2018年前斥资139亿美元,为国家电网新增2.19万兆瓦发电能力,并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2007年,埃及正式启动核电站计划,2010年宣布将于2025年前建立4个核电站。

【工 业】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工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业从业人员274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4%。埃及工业企业过去一直以国营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及开始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业上百家。

【农 业】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农业从业人员约5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31%。埃及政府重视扩大耕地面积,鼓励青年务农。全国可耕地面积为31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棉花、水稻、马铃薯、蚕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棉花、大米、马铃薯、柑橘等。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为中长绒棉(35mm以下)和超长绒棉(36mm以上),因其绒长、光洁、韧性好,被称为“国宝”。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农业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是经济开放首当其冲和见效最快的部门。但随着人口增长,埃及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为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产出,2015年塞西总统提出“百万费丹”土地改良计划。

【旅游业】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高坝、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来的动荡局势对旅游业影响较大,赴埃旅游人数、饭店房间价格、旅游投资均明显下降。2012年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收入约100亿美元。2013年6月底埃及局势再次动荡后,多国政府颁布赴埃旅行警告。2014年,埃及旅游收入为75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赴埃及游客数量为1000万人次。2015年,埃及旅游收入约61亿美元,赴埃及游客数量为930万人。2016年,埃及旅游收入约34亿美元,赴埃及游客数量为450万人。2017年,埃及旅游收入约53亿美元,赴埃及游客数量为830万人。2018年,旅游收入98亿美元。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便利,近几年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

铁路: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10008公里,共有796个客运站,日客运量200万人次。开罗目前共有两条地铁线路,总长64公里,共耗资120亿埃镑。地铁三号线分两段修建,第一段全长4.3公里,第二段全长7.12公里,总成本约64亿埃镑。

公路:总长约49000公里。

水运:有7条国际海运航线;内河航线总长约3500公里。现有亚历山大、塞得港、杜米亚特、苏伊士等62个港口,年吞吐总量为800万集装箱,海港贸易量为1.01亿吨。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亚、非、欧的主要国际航道。近年来,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过运河船只载重量达24万吨,可容纳第四代集装箱船通过。2015年苏伊士运河收入51.7亿美元,2016年为50.05亿美元,2017年为53亿美元。

空运:有民航飞机55架。全国共有机场30个,其中国际机场11个,开罗机场是重要国际航空站。2008年,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联盟。

【财政金融】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依靠旅游、石油、侨汇和苏伊士运河四项收入。

【对外贸易】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沙特、阿联酋等。由于出口商品少,外贸连年逆差。为扩大对外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埃及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发展民族工业,争取生产更多的进口替代商品;限制进口,特别是消费性制成品的进口;争取扩大出口,特别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传统性商品的出口。

埃及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谷物、电器设备、矿物燃料、塑料及其制品、钢铁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车辆、动物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是矿物燃料(原油及其制品)、棉花、陶瓷、纺织服装、铝及其制品、钢铁、谷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

【外国援助】美国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国。向埃及提供援助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有德国、法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阿布扎比发展基金等。2011年埃及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后,美国宣布免除埃及10亿美元债务,提供1.9亿美元财政援助和2.5亿美元贸易信贷担保,建立6000万美元投资基金。欧盟宣布提供50亿欧元的贷款和援助。卡塔尔提供75亿美元援助。沙特承诺提供40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土耳其承诺提供2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援助。利比亚提供20亿美元贷款。2013年7月初埃及局势再度剧变后,阿联酋、沙特、科威特分别宣布向埃及提供价值30亿、50亿、40亿美元援助。而美国对埃及军方强力镇压穆兄会支持者游行示威持批评态度,并暂停部分对埃及军援和经援,2014年6月塞西就职总统后,美埃关系有所缓和,美国部分恢复对埃及援助。2015年3月,埃及在沙姆沙伊赫举办埃及经济发展大会,近100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约2500代表与会。埃及政府同与会各方签署大量经济合作和投资协议,包括超过500亿美元投资、央行存款、援助(其中沙特、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四国共提供125亿美元投资、央行存款、援助)以及大量项目融资协议和合作谅解备忘录。2016年2月,非洲开发银行宣布向埃及行政新首都计划提供1.4亿美元贷款,非洲进出口银行向埃及提供5亿美元进出口扶持资金。2016年3月,沙特同意向埃及提供15亿美元用以西奈半岛发展。2016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未来3年向埃及提供120亿美元贷款。

【外国投资】1974年6月,埃及政府颁布第一部投资法,1989年颁布新投资法。1997年,埃及政府为进一步吸引外资,颁布了“投资鼓励与保障法”及实施条例,并于1998年、2000年对其实施条例进行了修改和补充。2002年颁布了经济特区法和实施细则。2004年埃及通过投资法修正案。自90年代中期以来,埃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加快。2011年初和2013年6月底7月初的动荡局势导致外国在埃投资额持续下降。2014年下半年以来,埃及局势逐步趋稳,投资环境得以改善,2014年外国对埃及直接投资总额约180亿美元,位居非洲国家第一。2015年,外国对埃直接投资总额69亿美元。2016年,埃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达81亿美元。2017年6月,埃及颁布新《投资法》,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在土地出让模式、所得税减免、投资保障、本地雇员数量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人民生活】为改善人民生活,埃及政府长期实行家庭补贴,并对大米、面包、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资实行物价补贴。2010年,埃及人民议会通过新社会保障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金额为最终工资的80%,并可根据物价进行调整。2011年初埃及政局变化后,政府宣布为600万公务员加薪15%,退伍军人和公私部门员工的退休金同比例增加。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后,致力减少财政开支,并于2017年先后宣布削减对面粉、燃油等物资的政府补贴,并开始实施新的阶梯电价。同时,埃政府大力推进保障住房工程,提高养老金标准,确保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并积极平抑物价。

【教 育】实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制度。全国共有基础教育(含小学、初中、高中和中等技术教育)学校42184所,其中公立学校37218所,私立学校4966所。共有大学34所,其中公立大学18所,私立大学16所。著名的有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等。大学高等教育平均入学率达32%。

【对外关系】埃及在阿拉伯、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开罗现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2016年7月1日,埃及前外长盖特担任新一届阿盟秘书长。

埃及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突出阿拉伯和伊斯兰属性,积极开展和平外交,致力于加强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关注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倡议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重视大国外交,积极发展同新兴国家关系,在地区和国际组织中较为活跃。目前,埃及已与16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埃及担任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至2017年非常任理事国,2019年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国。


(根据外交部网站资料整理)